球盟会体育

评论交流

纪念周大风先生诞辰100周年

出处:宣传部(统战部)  文字:徐宏图  编辑:管理员  时间:2023-12-31
字体:放大 缩小

今年,是创作越剧《雨前曲》主题歌《采茶舞曲》而享誉世界乐坛的著名音乐家周大风先生诞辰100周年。我是1985年认识大风先生的,是年夏天,我从温州平阳调入浙江省艺术研究所《中国戏曲志·浙江卷》编辑部任编委兼责任编辑。周先生是《中国音乐集成·浙江卷》主编兼《中国戏曲志·浙江卷》编委。我们都在一个楼层办公,共事30年,获益良多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高风亮节

众所周知,《采茶舞曲》是周大风先生于1958年春创作于浙南茶乡泰顺东溪的一首成名曲,词、曲均由他一人完成。同年秋,以这首曲为主题歌的越剧《雨前曲》北京长安戏院公演,经前来观看的周恩来总理赞扬并修改了两句歌词后,风靡全国,家喻户晓,几乎人人会唱,浙江歌舞团、中央歌舞剧院都把这首歌作为保留节目,被灌制了唱片、磁带、CD片发行1983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“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”。对于这样一个优秀剧目我们建议收进当时正在编纂的《中国戏曲志·浙江卷》“志略”《越剧》条目中。可周先生坚持不放进去,其理由是:当时浙越二团为实验男女合演先后编演了近百个现代戏,其中比较优秀的剧目有《风雪摆渡》《五姑娘》《金鹰》《斗诗亭》《金沙江畔》等,相对而言,《雨前曲》略逊一筹,至于《采茶舞曲》可以放在《中国音乐集成·浙江卷》开条。由于他的坚持,我们只好作罢。作为本卷的责任编辑,我当时没有说服周先生而感到遗憾,更为他淡薄名利的高尚格所感佩。

周大风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、作曲家,曾为绍剧《三打白骨精》、越剧《斗诗亭》、评弹《燕窝岛》三部电影作曲,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《秋瑾》创作音乐,为甬剧、姚剧、婺剧等民间曲艺创作音乐20余部,发表音乐及教育美学论文100余篇,创作歌曲100余首。其中最著名、贡献最大的还数他为越剧作曲,仅为浙江越剧二团男女合演现代越剧唱腔及音乐作曲就多达60余部,包括《五姑娘》《金鹰》《两兄弟》《风雪摆渡》《春到草原》《江姐》《血榜记》《斗诗亭》等名剧。鉴于他的卓著成就,戏曲志编辑部一致同意聘请他担任《越剧音乐》条目的作者。可他却说:“我已承担越剧剧种条目撰稿人,越剧音乐条目应聘请其他同志担任,以发挥大家的才能与作用,在这方面已有余乐、胡梦桥、朱训正、陈献玉、樊润河、杨海泉、项管森等作出显著成绩,我推荐由余乐挑此重任。”我们接受他的建议,改聘余乐先生撰写。余乐比周先生小十岁,先后在任专职作曲,创作了近60部大小剧目的越剧音乐。余乐完成撰稿后,我们请大风先生审阅。有同志认为其中“呤哦北调”的《楼台会》《重台会》《十八相送》三首唱腔的作曲者均为余乐自己,可否减为一支,另外两支改用大风先生或其他人作的曲子。大风先生则说:“还是应尊重作者的决定,既然这三支曲都是余乐作的,就没有必要更换。”周先生一锤定音,我们一致同意。     

周大风先生集戏曲音乐、戏曲理论、剧本创作为一身,是浙江戏曲的活字典,他担任编委,使我们的编纂工作得以更加顺利进行。戏曲志的“四大部类”即综述、图表、志略、传记几乎均离不开他的指导。他的指导真正做到“不厌其烦”“诲人不倦”的程度。例如在终审时,中国戏曲志总部对浙江卷称高腔剧种“干唱帮腔”“不托管弦”的表述提出异议时,我登门请教周先生,他如数家珍似的,从高腔的七大特点说到它的改革与再发展,最后得出“由于与徽戏、昆曲合班,浙江的高腔剧种才加入弦管伴奏,至今不过百年左右的历史”的结论。整整讲了两个半小时,一口水喝。我回家后,略作整理,就把结论向总部负责音乐类条目的何为先生作了答复,终于获得通过。此事尽管已过三十多年,却依然历历在目。戏曲志工作完成后,我在撰写《浙江戏曲史》《南宋戏曲史》《南戏遗存考论》等专著过程中,仍不断请教周先生,直到晚年他卧病期间,仍为我解疑释惑,不厌其烦,诲人不倦,为此,我曾发表《周大风病榻说“令吓调”》一稿予以感谢。值此先生百年诞辰之际,一并表示深切怀念。

作者系我校退休研究员

四版之一.jpg


关闭】 【打印
上一篇: 向下扎根 树德培能下一篇: